我國基金行業步入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誕生至今十余年間,我國基金業快速走完了西方同行近百年的歷程,經歷了野蠻生長、監管規范、經濟紅利和政策放寬等全部發展歷程,尤其是2005年結束坐莊時代后,基金業推崇的價值投資理念得到普遍認可。然而,就體量而言,我國基金業仍微不足道,不僅與GDP體量相差懸殊,而且其凈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斷下滑。隨著泛資管時代的來臨,基金業的藩籬不斷受到內外因素的沖擊:基金業內部,產品缺乏差異化、渠道缺乏控制力、人才流失愈演愈烈,且不時爆出的老鼠倉問題侵蝕著持有人的信心;基金業外部,競爭對手不斷增加,蠶食著基金公司的份額,基金的話語權正遭遇喪失的困境。然而,?十年十倍?的頂層設計,給我國基金業帶來希望之曙光,同時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也為基金行業的新一輪上升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環境。只是單純依靠產品批文或者發行渠道的商業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何制定合理地戰略規劃,抓住時下良好的發展機遇、走出迷霧,是整個基金行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師夷長技、為我所用!作為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所在地,美國的發展經驗值得重視。剔除外部環境這一不可復制的因素,完善的監管制度、豐富的產品類型、完全開放的市場格局、不斷走低的管理費率、靈活的薪酬體系、有效的投資者教育,良好的商業環境是美國基金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目前,雖然資本市場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但整體方向應該是機遇大于挑戰,基金業面臨的諸多問題與美國基金業的發展歷程有不少相似之處,借鑒美國經驗,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穿越迷霧的十字路口。
五個成功案例是最好的學習標桿。結合目前國內基金業的現狀,我們選取了5家有典型意義的海外基金公司,研究其如何崛起。他們分別是:1)惠理,亞洲價值投資先驅,專注于價值投資的中型精品基金公司;2)道富環球,利用母公司道富銀行轉型專業托管銀行的契機,專注于指數基金,成為全球ETF的翹楚;3)先鋒基金,通過不斷降低管理費率和聚焦指數基金,近20年快速做大;4)野村資管,通過全球布局和賣方研究支撐,打造了券商資管標桿;5)富達基金,全球久負盛名的老牌機構,基金業常青樹。這些成功的案例,為國內不同類型基金公司提供可資效仿的有效路徑,國內基金公司可以按圖索驥,指導其商業模式升級和戰略轉型。
我國基金業的牌照紅利正逐漸消失,突破舊有體制和思路,創新組織架構、延伸業務鏈、做大體量方能重塑話語權。結合國內現狀和美國經驗以及成功案例的啟示,我們分別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提出國內基金業戰略規劃的建議。宏觀層面:1)結合自身特點重塑商業模式,走差異化路線;2)通過子公司、承接養老金、出海等方式做大體量,避免邊緣化;3)薪酬體系改革,引入員工持股計劃;4)基金公司上市。微觀層面:1)引入浮動管理費率,通過費率降低,讓利于民,重塑基民信心;2)調整組織架構,適應新競爭環境;3)加強與賣方合作,尋找tenbagger,共同成長;4)基金銷售渠道創新;5)業務聚焦式產品開發。6)加強內部風控和合規管理:在大洗牌期能夠抵御風險。我們相信,國內基金公司制定出適合自身的戰略規劃,不僅個體公司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全行業也能穿越迷霧,重塑對資本市場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