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民企參與軍工專題研究,優選平臺型公司(37頁)

政策之火點燃“民參軍”燎原之勢

我國軍工行業長期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發展,通過不斷地政策創新和機構調整,軍工行業的效率持續提升。然而,在世界武器裝備技術飛速發展和國防經費有限的雙重壓力下,計劃經濟體制的瓶頸逐步顯現,軍工行業急需加快改革力度、向市場化轉型迎接挑戰。

“軍民融合”政策作為國防科技工業市場化轉型的重要手段,可以實現軍工技術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將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引入軍工體系,引入競爭機制,為軍工行業帶來新的活力,降低國防費用的支出,促進國防工業的發展。

2005 年以來,國務院、科工局、總裝備部相繼頒布一系列政策、法令促進軍工體系向民營企業開放,打破了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生產的資質壁壘,鼓勵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參與到軍品生產供應體系中來。軍工行業的長期壁壘帶來的高毛利率屬性對民營企業產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

行政壁壘打破使得“民參軍”浪潮迅速升溫,一股新的民營力量迅速涌入軍品生產供應體系。粗略統計,我國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的民營企業已經超過1000 家,其中在已經實現軍品收入和存在具備與軍方合作預期的上市企業也已經接近100 家。

國防費用穩定持續增長

為打造領先的軍事實力,提高我國軍事震懾力,我國的軍費支出持續增長。2000 年以來國防費用保持每年增速保持在15%左右。2014 年,國防費預算已經達到8082 億元,占到了GDP 總額的1.27%。然而,我國軍費支出水平遠遠落后于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美俄的國防費用支出均達到該國GDP 的4%左右,沙特阿拉伯軍費支出占比超過了9%,我國軍費支出比重剛剛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2。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