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改革足球為先,中超聯賽價值潛力無限
近期體育產業改革的中央級政策不斷推出,多項政策指導意見已經明確了體育產業的改革方向。而根據近期的行業調研和專家交流,我們認為未來體育改革政策的節奏,將從過去偏宏觀的指導意見,細化到具體項目或地域性的改革細則,而足球產業作為受眾最廣、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的項目,有望成為改革的試驗田。中超中甲聯賽作為中國足球產業的核心資源,改革將釋放其巨大的價值潛力。本篇深度報告將重點為投資者揭示中超聯賽的改革方向。
中超聯賽坎坷起步,撥亂反正再續輝煌
從1994 年甲A 聯賽揭開大幕到現在的二十年間,中超聯賽歷經波折:1994-2002 年為起步期,2003-2004 年為型期,2005-2010 年為停滯期,2011-2014 年為重啟期。我們認為,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扶持下,隨著球迷基礎的豐富、賽事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國內足球聯賽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中超的商業價值將被繼續深入挖掘。
中超公司架構龐大,盈利模式弊端凸顯
作為中超聯賽賽事運營商與商業開發商的中超公司,組織架構較為龐大,中國足協為主要股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超公司的決策和收入分配時常受體育總局的干預,管辦分離并不徹底。中超公司的收入逐年遞增,主要源于冠名贊助商、廣告贊助商、版權銷售的增長。贊助商收入是最主要來源,占比90%以上,說明中超公司對贊助商的依賴程度極大,但由于轉播商壟斷、版權市場化不足等原因,導致版權收入并不高,對比海外改善空間巨大。
中超俱樂部常年虧損,廣告贊助成主要收入
中超俱樂部總體收入和支出逐年遞增,但近7 年間僅有2011 年實現了微小盈利,2014 年實現盈利的俱樂部僅有5家。俱樂部收入中,廣告贊助商的贊助收入是最主要組成部分,7 年間廣告贊助占總收入平均比例為77.3%。轉會收入占比隨年份的不同波動較大,門票收入則由于中小球隊上座率低以及中超票價便宜、聯賽商務開發程度低、增票情況普遍存在等原因而不能成為主要來源。其他收入來源也包括版權收入、中超公司分紅等,但占比有限。
市場化革新箭在弦上,門票、轉播、青訓重中之重
我們認為,中超聯賽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體制改革、推進市場化以及人才培養三方面。實現真正的管辦分離,開展體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推進體制市場化和俱樂部資本證券化,解決轉播權價格過低、門票盈利轉換不理想等難題;俱樂部人才青黃不接,青訓水平低下,校園足球尚處起步階段,加強青訓將成為未來中超持續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