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鈣鈦礦-下一代光伏電池新秀(63頁)

鈣鈦礦電池結構主要分為單結和疊層結構,疊層結構效率上限高,但是技術難關多,目前鈣鈦礦/晶硅疊層是大部分廠商選擇的技術路線。單結鈣鈦礦電池結構是類似三明治層狀的5層結構,結構簡單;疊層電池是寬帶隙電池和窄帶隙電池堆疊,以實現光譜最大程度吸收,目前雙結疊層鈣鈦礦電池效率可突破43%,但是疊層電池存互聯層光電損失大、底電池不穩定等問題,技術方面有望進一步升級。綜合考慮疊層電池效率、成本、工藝難度,目前大部分晶硅廠商為發揮晶硅技術優勢,選擇鈣鈦礦/晶硅疊層路線。晶硅電池理論效率極限為29.4%,目前最高效率已達到26.8%。晶硅太陽能電池被俄歇復合限制在理論效率為29.4%,考慮到現實中的光學損失與電學損失,最終可以達到的效率上限可能進一步降低至27%;2017年日本的Kaneka公司研發的HJT電池以26.7%晶硅電池效率最高記錄保持5年,2022年12月隆基HJT效率達26.81%,成為新世界紀錄。鈣鈦礦材料帶隙可調節。帶隙是半導體可以吸收的最低能量,半導體無法吸收能量小于帶隙的光子,能從光子獲得的能量也不會超過帶隙能量,鈣鈦礦材料帶隙可調節,與晶硅材料或者和經過人工調整的鈣鈦礦材料疊層后,就可以覆蓋大范圍帶隙,因而能夠吸收不同波長的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