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復合銅箔-技術變革推動產業前行(19頁)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加速,多家廠商走向量產。目前國內多數廠商已開展樣品生產及驗證工作,預計23年將有部分量產產能落地,部分廠商處于研發布局或設備調試階段。具體進度包括:(1)試驗線轉量產:寶明科技、勝利精密、重慶金美等。根據寶明科技披露的投資者調研紀要寶明科技贛州復合銅箔項目一期計劃23Q2實現量產,達產后年產能1.5億平,配套的電池為14-15GWh左右;根據勝利精密調研活動信息20221128(補充更正后),勝利精密首條兩步法全制程產線(1臺磁控濺射+1條水電鍍)完成調試,每條產線月設計產能約40萬平方米,規劃23年底月產能可達4500萬平。(2)設備調試及試生產:元琛科技、英聯股份、阿石創等,其中,根據元琛科技11月8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首條產線預計將于11月完成安裝調試,按照公司的節奏,陸陸續續在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能得到重大成果;(3)研發布局階段:斯迪克、方邦股份、英聯股份等。從復合集流體材料來看,雖當前多數復合集流體廠商多數先生產復合銅箔,但我們認為復合鋁箔同樣值得重視。正極對鋰電池熱安全性能的影響更大。鋰電池熱失控是由各種誘因引發的鏈式反應,發熱量可使電池溫度升高上千度,主要誘因包含擠壓針刺、過度充放電致枝晶生長以及熱濫用。除燃燒產生的熱能以外,熱失控的能量釋放主要來源于:(1)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鋰離子電池由高活性的正極材料和有機電解液組成,二者在受熱條件下非常容易發生劇烈的化學副反應,產生的放熱量較大,大多數情況下是造成電池爆炸的主要原因。(2)內短路釋放的電能,包括兩個集流體之間的短路、銅箔和正極活性物質之間的短路、鋁箔和負極活性物質之間的短路和正負極活性物質之間的短路。根據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Santhanagopalan教授團隊研究,鋁箔和負極活性物質之間的短路發熱量最大,危險性最高。復合鋁箔可有效控制電池內短路及熱失控問題。受到穿刺時,復合鋁箔在產生的金屬毛刺尺寸比傳統箔材更小,而且短路引起的過度發熱可使PET等高分子材料熔斷,抑制短路電流進一步增大,從根本上解決電池熱失控問題,提高電池壽命和安全性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