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是影響多晶硅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光伏產業發展的主線是降本,且多晶硅屬于高度同質化的產品,生產成本決定了企業在下行周期的競爭力。從多晶硅生產成本構成來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原料工業硅、電力、折舊,其中工業硅與多晶硅同屬于高能耗產業,因此工業硅的生產成本也受電力影響較大。在成本端工業用電價格上升、需求端具有持續降本訴求的趨勢下,多晶硅行業面臨更高的成本控制要求。
光伏補貼曾主導產業波動。光伏級多晶硅的需求來自下游裝機,而在發展之初,光伏發電成本遠高于火電,光伏需求、供應商利潤與補貼強度密切相關,因此在這期間的多輪多晶硅價格上漲主要來自全球各地的政策推動,如 2000 年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國率先出臺光伏度電補貼、2007 年西班牙推出高額補貼、2013 年我國發布光伏上網標桿電價、2015 年推出光伏領跑者計劃。同時,財政負擔、金融危機等因素導致的光伏
地緣政治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影響不容忽視。2012 年,美國與歐洲相繼對我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調查(反傾銷反補貼),并最終征收 23%-254%的雙反稅,當時歐美市場約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的 90%。上述事件對我國光伏產業造成了顯著的影響,2013 年中國光伏電池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額分別下跌 48%和 71%,國內超過 350 家光伏企業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