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連鎖醫療:潛力巨大,未來可期(27頁)

民營醫療對于公立醫療的補充作用意義重大。和民營醫療相比,公立醫院對于差異化需求較為旺盛的專科配置較弱。例如眼科、口腔等科室,均以滿足基本的醫療需求為主,可供消費選擇的項目較少,且就診人次較多,排隊多,患者就診體驗差。而非公醫療可以應對更多的特異性需求,處理不太緊急的治療項目,集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彌補公立醫院的短板,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檔次和價位的診療服務,提供更加舒心的診療環境。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中,我國民營醫院數量連年增長,發展迅猛。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僅憑公立醫院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的醫療需求。民營醫院作為公立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和公立醫院比較來看,2017 年我國民營醫院的數量約為公立醫院的 1.5 倍,到 2021 年已經超過了公立醫院的 2 倍數量。然而,作為醫院中少數派的公立醫院卻承擔著我國約 85%的診療人次,平均每家非公立醫院的診療人次遠遠低于公立。從醫師日均擔負的診療人次來看,公立醫院醫師日均負擔 7 人次,而民營醫院醫師僅為 4.7 人次,在分擔公立醫院就診壓力的路上,民營醫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供給方面來看,橫向對比發達國家,我國醫療建設短板短缺明顯。根據2020 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中國每百萬人口擁有的醫師數量僅為 19.8人,每萬人擁有口腔醫師 4.5 人,每百萬人擁有眼科醫生 33 人,和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國家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