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鈉離子電池-應用拓寬產業化邁入快車道(24頁)

全球鋰資源稀缺,價格居于高位,制約鋰電產業良性發展。鋰資源在自然界的儲量較低,地殼豐度僅0.002%,且全球范圍內分布極不均勻,集中于南美和澳洲,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三國儲量占比合計達 76%,而我國作為鋰資源消耗大國,自有資源儲量不足 7%。資源稀缺疊加鋰離子電池應用領域和需求量不斷增加,鋰價急劇攀升,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突破 55 萬元/噸,相較于2020 年 7 月漲幅近 1300%。鋰電池材料成本也隨之翻倍上漲,產業鏈利潤向上游資源端集中,中下游含鋰環節盈利持續承壓,長期良性發展受到制約。

供應安全與降本訴求日趨提升,鈉離子電池迎來歷史發展機遇。鋰鹽的供需錯配或仍將維持,市場開始尋求鋰離子電池的替代方案,鈉離子電池因此獲得歷史性發展契機。一方面,鈉資源儲量豐富,地殼豐度達 2.64%,是鋰資源的 440 倍,供給充足且價格低廉,可以極大緩解缺鋰焦慮;另一方面,鈉鹽在全球范圍內分布均勻,基本不受國際形勢與地緣政治變化影響,供應鏈安全得到保障。因此越來越多企業將資本與精力投向鈉離子電池產業鏈,推動技術突破,產業化進程加速。

工作原理和電池架構相似,生產工藝和產線設備通用。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與鋰離子電池基本一致,均為典型的“搖椅式”充放電機制。并且,鈉與鋰屬于同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可以在相似的材料結構中進行可逆的嵌入與脫出。因此,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藝兼容度高,產線切換成本低,具備較好產業化基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