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熔鹽儲能-長時儲能黃金賽道(28頁)

定日鏡將太陽輻射能轉換為熔鹽的熱能:定日鏡將太陽光匯聚在吸熱器上,冷鹽泵將 290℃冷鹽從冷鹽罐輸送至塔頂吸熱器,冷鹽吸熱后成為 565℃熱鹽,之后熱鹽再通過重力作用下塔并存儲于熱鹽罐中。

熔鹽可以吸收、存儲和釋放熱能:吸熱器白天工作時,熱鹽通過熱鹽泵輸送至蒸汽發生系統與水/水蒸汽換熱,產生高溫高壓過熱蒸汽用于發電。放熱后的冷鹽再回到冷鹽罐中,完成整個熔鹽循環。常規水/水蒸汽循環發生在蒸汽發生系統和動力發電系統之間。

國內光熱發電技術路徑以塔式為主。槽式和塔式是目前最主流的兩種集熱路線,各自存在著優缺點:槽式集熱技術成熟,成本較低,但是真空吸熱管、傳熱工質工作溫度范圍較低,系統工作溫度低于 400℃,動力循環、儲能容量受到限制;塔式集熱系統聚光比高于槽式、運行溫度高、儲熱容量大,但是系統建設門檻高、投資成本高。目前海外光熱發電項目,槽式因其較低的成本投入在早期項目中占據光熱發電絕大部分比例。全球范圍內塔式技術占比 20%,槽式技術占比76%。但在國內的早期示范項目中塔式占據了主流,塔式具備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更大的規模容量,或是未來的主流選擇。我國已有光熱發電系統中,塔式技術約占 60%,槽式技術約占比 28%,線性菲涅爾技術約占 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