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引導階段(1982-1996年):在此階段,各家風電主機廠不斷推出更大功率的機型,從1982年的20kW的風電機投運,直到1995年的1.5MW原型機問世,風機大型化不斷取得進展;同時,各國政府也認識到了風電的發展前景,鼓勵政策不斷出臺,各國紛紛制定了風電的裝機目標,但此時各國提出的裝機目標仍較小,基本在1GW以內。
高速發展階段(1997-2013年):1997年,也即京都議定書簽訂這年,歐盟規劃201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上調至12%,標志著歐洲風電高速發展階段正式開啟;在此階段內,各國風電裝機政策目標開始上調至10GW以上,歐盟也將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上調至20%;同時,各風電主機廠也頻頻現身資本市場,Vestas和Gamesa于1998、2000年相繼上市,2003年,Vestas與NEG Micon 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商,Siemens也于2004年收購全球第五大風電制造商丹麥Bonus Energy,加入風電市場的角逐。
平價上網階段(2014-2021年):在此階段,風電技術已趨于成熟,風電的成本逐步下降;到2014年,陸風的價格已經低于煤炭、天然氣和核能;到2016年,丹麥海風中標價格已經與傳統能源相當;2021年,西班牙風電中標價創下歷史新低;歐洲風電已經進入平價上網階段,預示著成本控制或將成為各風電廠商最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