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助力揚帆遠航(41頁)

群雄并起,逐鹿人形機器人。日韓在人形機器人研究領域表現活躍,日本本田代表產品 Asimo 身高 1.3m,體重 48kg,具有 57 個自由度,可完成上下樓和奔跑等動作。韓國KAIST 代表產品 HUBO+身高 1.7m,體重 80kg,具有 32 個自由度,在 2015 年“機器人挑戰賽”中獲得冠軍。美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后來居上,波士頓動力研發的代表產品 Atlas 身高 1.8m,體重 80kg,具有 28 個關節,可完成原地起跳轉身一周等高難度動作。

國內人形機器人成果喜人。在科研領域,國科大研發的“先行者”機器人可以完成靜態和動態步行動作;哈工大推出的“HIT-III”機器人能完成上、下斜坡等動作;清華大學開發的“THBIP-II”身高 0.75m,體重 18 kg,具有 24 個自由度;浙江大學研發出會打乒乓球的“悟”、“空”人形機器人;北理工推出的“匯童”機器人可完成摔倒起立,“摔滾走爬”等動作。在產業領域,深圳優必選推出的“Walker”機器人能完成上、下臺階等動作。

AI 算法賦能環境感知,“高情商”展現國內人機交互技術成果。環境感知方面,自研的Mi-Sense 深度視覺模組+AI 算法幫助 CyberOne 實現對真實世界的三維虛擬重建。情緒感知上,CyberOne 搭載自研 MiAI 環境語義識別引擎和 MiAI 語音情緒識別引擎,能夠實現 85種環境音識別和 6 大類 45 種人類情緒識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