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力設備與新能源-換電滲透率提升(21頁)

換電有望克服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充電慢的劣勢,成為未來補能主流方式。新能源車憑借著綠色環保、噪音小、舒適和出行成本低等諸多因素逐漸進入了產業化階段。2021 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 352 萬輛,滲透率為 14.8%,預計 2025 年滲透率超過 30%。然而,除了新能源車自身續航里程短、充電難、充電慢的劣勢外,當前充電樁和新能源車數量的比例約為 1:3,短期來看充電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補能要求。

換電產業鏈由上游換電建設,中游換電運營,下游終端消費組成。換電行業產業鏈上游由電池供應商、換電站基礎組件供應商、配套充電系統供應商組成,分別負責提供對應應用范圍的動力電池和換電站設備、軟件系統等,經過多次技術迭代,大部分廠商已經可以提供成套換電站設備。中游主要為整車制造商、運營商和電池銀行,整車制造商和運營商負責換電站的搭建和運營,面向市場提供換電服務,電池銀行對電池進行集中管理與租賃,構建了電池銀行生態圈,很好地實現了消費者、新能源車企、電池銀行的三贏。下游主要由換電服務用戶和動力電池回收方組成,目前商用車、出租車等 B 端用戶對換電模式需求更加強烈。

換電逐漸納入補貼考慮。2020 年 4 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 2020 年至 2022 年新能源補貼細則予以明確。其中規定了對 30 萬元以上的車型取消補貼,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2020 年,換電站作為新型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在 2021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出現了“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的提法。2021 年 10 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在 11 個城市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目標推廣 10 萬輛換電車,建設 1000 座換電站。2022 年 1 月,十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擬圍繞礦場、港口、城市轉運等場景,因地制宜布局換電站,加快車電分離模式探索和推廣,隨著行業規范不斷完善和利好政策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飛速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