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洲天然氣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家用領域、商業和服務業以及發電領域。德國是歐盟中天然氣消費量最大的國家,2021 年德國天然氣消費量占比歐盟的22.83%。以德國為例,2021 年德國天然氣有 3660 億千瓦時用于工業,3060 億千瓦時用于家庭,1270 億千瓦時用于商業和服務業以及 1250 千瓦時用于發電領域。在工業領域,據 IEA 和彭博的統計數據,歐洲化工業 40%以上的原料來自天然氣,生產流程中所用能源的三分之一也依賴天然氣。在家庭領域,據新華社數據,德國 4150萬戶家庭中,大約一半使用天然氣取暖,冬季四季度預計是天然氣需求高峰期。在發電領域,歐洲發電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占比為 19.0%,是占比最高的化石能源。
歐盟國家能源高度依賴進口,2020 年歐盟總能源消耗的 58%來自于進口,2021年歐盟天然氣進口依存率為 83%,俄羅斯是歐盟最主要的能源進口國。俄羅斯在天然氣、石油、煤炭三大化石能源領域都是歐盟的第一進口國。原油方面,俄油占歐盟原油進口的 27%;煤炭方面,俄煤占歐盟硬煤進口的 46%;天然氣方面,2020 年俄氣占歐盟進口天然氣的 42.43%,2008-2018 年俄氣平均占比為 40%左右。
歐盟國家的天然氣產量逐年減少,到 2020 年僅為 478 億立方米,而消費量卻達到 3,799 億立方米。以歐洲最大的陸上天然氣田之一荷蘭格羅寧根氣田為例,1976年,該氣田的年產量達到峰值 880 億立方米。2013 年,格羅寧根氣田區域發生數次地震,當地居民一度掀起抗議熱潮,致使氣田產量逐漸降低。2018 年 1 月,由于再次出現較強烈的地震,荷蘭政府承諾到 2030 年關停格羅寧根氣田。2019 年 5 月,格羅寧根氣田周邊又發生了地震,要求關停該氣田的呼聲再起,為此,荷蘭政府宣布提前關停該氣田。與此同時,歐盟國家天然氣消費量一直較為平穩,供需錯配導致歐盟國家天然氣供需結構十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