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汽車行業-中國車企出海正當時(31頁)

2021 年是中國汽車出海“高光期”的元年,電動車出海貢獻了重要的增量。復盤過去幾年的我國汽車出口銷量,2017 年至 2020 年始終保持在 100+萬輛的水平,但是 2021年出口呈現出亮眼的增長。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21 年我國汽車出口銷量實現 201.5 萬輛,同比漲幅達 101%,首次突破 200 萬輛大關。

“勢能”的第一個維度,是汽車技術發展的時間。如果將各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放在同一個坐標中,可以看到美國的汽車工業標志性起點在 1910 年 ,伴隨福特 Model T 將流水線生產概念引入汽車行業,1015 年 Model T 的價格下降到 440 美元,是當地工人 4 個月的工資,汽車開始走進美國家庭,美國汽車保有量開始騰飛;德國汽車工業可以追溯到1920 年,在二戰后 1950 年左右開始恢復;日本的汽車工業則是在 1950 年左右起步,借助 1970 年石油危機的契機實現對美國市場的拓展。歐美日韓等國家,汽車工業起步相比中國早幾十至百年,無疑是“高勢能”國家。

電動化的技術變革,讓中國車企有望向上突破高勢能市場。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自主品牌在核心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技術研發上起步較晚,固然奮力直追,但與合資品牌有一代左右差距。且燃油機效率提升的空間有限,美、歐、日市場格局較為穩定,中國品牌不易通過傳統燃油車實現產品力超越、突破高勢能市場。但是能源變革的背景下,格局有望重新洗牌。中國政府由于對電動車的補貼啟動較早,促使中國車企較早開始做第一代電動車研發,并且在 2018 年新能源車補貼逐步退坡后,中國車企推出“第二代”新能源車,特點為市場化導向、純電平臺、正向研發,2019-2020 年如比亞迪漢、蔚來 ES6、小鵬 P7、歐拉好貓等具備市場化競爭力的產品上市,帶來需求爆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