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傳媒互聯網-用戶破圈路徑調性平衡(47頁)

內容社區以內容為媒介,串聯和耦合同圈層用戶群體,通過差異化的內容將不同用戶進行分化、融合。內容社區貫穿了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PC互聯網時代下,1995年水木清華社區創立,成為當時最有人氣的BBS社區。隨后,西祠胡同、天涯等相繼創立。移動互聯網時代,社區產品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成長迅速發展,向移動端遷移。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泛類互聯網內容社區。隨著網民對內容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垂類內容社區涌現,二次元視頻社區B站、知識問答社區知乎、短視頻社區抖快、生活方式社區小紅書均在各自優勢領域積累了堅實的用戶圈層基礎。

內容社區能夠貫穿互聯網發展全程并經久不衰,其核心邏輯在于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始終存在。隨著互聯網的升級換代,內容表現形式迭代創新,但用戶對優質內容的底層需求不變。從Web 1.0時代的單向瀏覽信息的需求,到Web 2.0時代對信息傳遞、社交交互的需求,內容社區走向富媒介化,匹配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催生的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

從供給端看,內容社區需要持續提供可供消費的內容。內容社區的特性在于,供需兩端都是用戶為主體,用戶既是內容的消費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平臺可以在PGC、PUGC上對平臺的內容供應進行主導,但要想持續滿足用戶內容消費的需求,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就需要激發更多用戶加入平臺自發創作,建立內容供需兩端的“UGC生產-內容消費-UGC再生產”循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