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有色鋼鐵-把握關鍵有色礦產新材料(68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把資源安全納入到國家安全體系,戰略性礦產資源首次在我國提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2020 年,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戰略性礦產資源屬于我國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切實提高資源領域的安全發展能力,實現戰略資源領域安全可控,筑牢國家安全屏障。2021 年 11 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 年)》時提出,“確保能源礦產安全”,這是如此高規格會議首次把礦產安全和能源安全并列,意味著礦產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

2021 年 12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等三部門編制發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中,強調資源安全和關鍵材料的重要性。一方面,“保障產業體系安全化”被列入規劃中五大重點任務,“戰略資源安全保障工程”也成被寫入五大重點工程;另一方面,《規劃》把“健全創新體系、攻克關鍵技術、突破關鍵材料、提高產品質量”作為促進產業供給高端化的四大主攻方向,并通過“技術創新重點方向”、“新材料創新發展工程”等專欄形式明確重點,特別要求實施“關鍵短板材料攻關行動、大宗基礎材料鞏固提升行動、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材料基因工程計劃”。

從供給側上游來看,我國礦產資源呈現總量豐富、礦種齊全,但資源稟賦較差、人均資源量少的特征。根據王安建等 2021 年發表的《全球礦產資源形勢分析》中統計的 2020 年數據顯示,我國礦產資源中僅 14 種經濟可采儲量高于中國人口全球占比 18.8%,159 種礦產經濟可采儲量遠低于中國人口全球占比。占比超 30%礦種為:鎢、鉬、釩、稀土、鈦5種;儲量占全球比例在20%-30%之間的有錫、銻、石墨、鉛4種;10-20%之間的有鋅、鎂、螢石、煤炭、鐵 5 種;而錳、金、鋁土礦、銅、鎳、鈷、鉻、鋯、鋰等不到 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