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局勢嚴重影響歐洲能源價格,使得歐洲能源轉型升級面臨更大挑戰。歐洲能源的對外依存度一直較高,2000 年至 2020 年從 56.3%上升至 57.5%;其中德國 2000 年能源對外依存度為 59.4%,2020 年上升至 63.7%。
2020 年歐盟石油進口的 26.9%、煤炭進口的 46.7%、天然氣進口的 41.1%來自于俄羅斯,且俄羅斯皆以絕對優勢位列歐盟三種化石能源進口來源國第一位。以天然氣為例,大部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高(芬蘭 94%、德國 49%、意大利 46%),俄烏沖突發生之后歐洲天然氣、電力價格持續攀升。
作為全球氣候政策堅定的倡導者,近年來歐洲各國紛紛提出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總量,但近期能源形勢變化促使歐洲放緩了放棄煤電的步伐,開始考慮加大化石能源投資以確保能源安全,保證經濟平穩運行,也導致在 2050 年碳中和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后續減排壓力會更大。今年 2 月 28 日(即俄烏沖突爆發后一周),德國經濟部提出一份待立法草案,計劃加速風能和太陽能基礎設施擴張,將 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目標提前至 2035 年(原計劃 2050 年)實現。內容包括:(1)考慮到前期在能源基礎設施如儲能方面投入不足,短期內會加大化石能源投入以確保能源安全;(2)加快中長期可再生能源投入,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