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公用事業-掘金市場,擁電為王(30頁)

排放現狀:消費側電力排放 CO2占比最高。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中,CO2 占比約 80%;CO2 排放中 90%來自于能源活動;能源相關 CO2 從消費側角度來看,主要來自于電力/工業/建筑/交通,分別占比 40+%/40-%/10-%/10+%。另據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2020》研究顯示,深度碳減排情境下,2060 年我國電氣化率將由 2020 年的 26.8%上升至69.8%,終端能源需求主要由電力滿足,一次能源需求主要由風、光、水、核等非化石能源發電滿足,所以電力系統轉型升級?電氣化+能源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新型電力系統升級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新能源爆發式增長重構電力系統物理形態。?雙碳?目標的轉型催生新能源爆發式增長,從發電側實現清潔能源電力化、電力供應低碳化,風電、光伏作為新增的主要裝機來源將迎來長足發展。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數據預計 2030 年風光發電占比將從 2020 年的 9.5%提升至 2030 年的 39.7%;與此同時,風光作為一次能源以電力的形式出現,要求需求側在建筑、交通等領域大力推動電氣化,大幅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助力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

電力系統靈活性:電力系統靈活性是指在某一時間尺度下,滿足電網運行、經濟約束,電力系統快速而有效地調配現有資源,匹配負荷波動和可再生能源出力隨機變化的能力。當系統電力供應小于需求時,系統可以?向上調節?增加出力否則會導致電力短缺。當系統電力供應大于需求時,系統可以?向下調節?減少出力否則會造成?棄風、棄光?。新能源裝機的出力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征,在不同地域、不同季節表現出較為顯著的差異,增大了保供難度。目前新能源需要與傳統火電發電空間相匹配,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當新能源大發時,需要以火電為主的機組降低自身出力,為新能源讓出發電空間,同時注意火電存在最小出力的限制和快速啟停問題,合理調配發電空間,避免新能源的棄臵情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