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科技助力,場景拓展,模式創新,賽事激勵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朝著 2025 年 5 萬億元的目標進發。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2019 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2.95 萬億元,2020 年雖受疫情影響同比有所下滑,但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制定的目標。而根據“十四五”規劃的目標,2025 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 5 萬億元,五年增長規模絕對值超過 2 萬億元,將創造出更多的產業空間。
同時,在全民健身的推動下,21 世紀第三個十年有望新增近億人的經常 鍛煉人數。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判定標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定義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 3 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 30 分鐘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該標準下2015 年人數為 3.99 億人,2020 年為 4.35 億人,5 年間增加 3,600 萬人。而參考《“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2030 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計劃達 5.3 億人,十年間預計增加近億人,且有望帶動更多的群眾從不鍛煉或很少鍛煉發展至主動參與鍛煉。持續增長的群眾運動基礎也能激發更多的行業創新。
體育產業規模擴張疊加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增加,在疫情的催化下,科技加持下的智能健身成為近兩年增長最快的產業。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包括智能健身應用和硬件在內的智能健身市場規模有望在疫情后實現高速增長,在 2025 年或達 820 億元,2021-2025 年 CAGR 達 46%。技術迭代帶來的全新健身體驗在拓展行業機遇的同時,也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