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換電設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速提升(39頁)

2007年,以色列Better Place是世界上第一家從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運營的公司:該公司開發了一套完整的純電動汽車底盤換電技術,為客戶提供純電動汽車換電服務。由于硬件成本和電池維護成本投資較大,且受制于當時汽車生產企業對發展新能源汽車還存在較大顧慮,新能源汽車數量極少,同時換電模式在用戶端的便利性、使用成本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沒有大的優勢,Better Place 無法實現盈利,最終破產。

2013年,特斯拉的快速換電技術,換電時間縮短到90秒:從技術上看,特斯拉的快速換電技術仍是基于Better Place的底盤換電技術路線,但進一步提高了換電速度。由于特斯拉意識到底盤換電的異形電池無法跨車系車型共享、換電站兼容性低、運營效率低,以及難以整合車企資源形成通用標準的致命缺陷,很快將發展重點轉向了其超級充電樁技術 Supercharger 3,戰略性地放棄了換電路線和模式。

我國換電模式發展歷程:我國早期主要是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期間,開展了新能源公交車換電模式示范運行項目,開發和驗證了新能源公交車換電技術。國家電網公司首先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進行換電技術研究,提出了“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商業運營模式 ,完成相關技術儲備和出租車換電試點,首次提出并驗證了“車電分離,里程計費”的商業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