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等問題依然嚴峻,人口結構的變化或將成為中國服務機器人需求釋放的長期驅動因素。據聯合國人口司預計,2020~2050 年中國 15-64 歲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量和人口比重仍將會持續下降,65 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及占比則將不斷攀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 15-64 歲人口的規模及占比分別于 2013、2010年見頂并開始持續下降,考慮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嬰兒潮”人口(始于 1962 年)將于 2022 年開始全面步入退休年齡(不同性別、工作崗位退休年齡存在差異,此處僅做估算參考),勞動力短缺或將進一步突顯。
服務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和年輕一代觀念意識的轉變,勞動力市場成本逐漸攀升或將成為難以避免的大趨勢,制造業利用廉價勞動力競爭的模式亟待改變。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逐年走高意味著企業用人成本的增加,相應的企業利潤也將有所下滑。如何提高效率和降低用人成本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服務機器人的出現將逐步替代人們普遍不愿意從事的程序化、重復性的簡單勞動崗位并提高服務業運轉效率。
軟硬件升級相輔相成,AI 技術推動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提升。以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逐步脫離單純以學術為驅動的發展模式,在基建、商業、民生、社會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的逐漸成熟至達到商用標準將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不僅使機器人具備了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圖像識別能力,甚至賦予了機器人情感交流和強大的邏輯計算能力。服務機器人充分融合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無論產品應用的廣度,或是技術深度都產生了可觀的進步。機器人開始進入獨立“思考”的智能化發展階段,從而得以在廣泛的場景下幫助人類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