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首輪寒潮早早報到,10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下半年以來首個寒潮藍色預警。北方氣溫大跳水,其中北京 10 月 17 日最低氣溫降至零下 0.1℃,打破 1969年以來同期最低紀錄。11 月 6 日至 9 日,第二輪寒潮強勢來襲。中央氣象臺預警升級,發布了今年下半年來首個寒潮黃色預警。華北多地初雪即暴雪,內蒙古通遼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暴風雪,101 萬平方公里國土降溫超 16℃。11 月 22 日至 23 日,第三輪寒潮接踵而至。盡管強度上稍遜于上一輪,但此次寒潮過程影響區域和上一輪重合度高,因此疊加效應明顯。黑龍江東北部出現大暴雪到特大暴雪,積雪深度普遍達到 25-49 厘米。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日,第四輪寒潮“上線”,影響區域主要為華東和東北地區東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氣溫驟降 10℃以上,華東沿海出現 8 級以上大風。東北東部遭遇今年下半年以來第三輪強降雪過程,黑龍江局地積雪深度超過 50 厘米。
近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副司長金榮花表示,今年 9 月至 11 月寒潮過程總共發生了 4次,其中 11 月 3 次,10 月 1 次。比常年的水平要多,今年寒潮特點是強度強、頻次高。這是源于今年冷空氣主體主要位于歐亞大陸區,大氣環流是呈波動的形態,今年的波動較大,冷空氣容易向南入侵,影響到我國,所以產生了寒潮,冷空氣出現強度強、頻次高的特點。
拉尼娜現象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屬于一種比較極端的天氣變化現象,而且還會帶來全球氣候的異常。出現拉尼娜現象會導致全球東岸干旱、西岸潮濕,連續六個月海水溫度低于常年 0.5℃以上,甚至伴隨著颶風、暴雨、嚴寒。11 月 27 日,國家氣候中心對外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海溫監測數據,2021 年 10 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