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產量的增長來自于對其他材料如金屬、木材、紙張等的替代,根本原因是其優異的性能及基于新工藝不斷降低的成本。2011 年起全球塑料制造增速呈現穩中有降,近 5 年平均增速在 3.4%左右,而國內的塑料產量雖然從趨勢上也呈現增速下降的規律,但增速總體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 5 年平均增速在 6.6%左右,接近全球增速的 2 倍。
塑料誕生 150 多年來,理論上第一批塑料制品還需要至少額外 150 年才能完全降解。在 1950~2015 這 65 年內,全球已經累計制造了約 83 億噸的塑料,若堆在平地上將構成一座 5680 米高的山峰,除了仍在最初使用狀態的 25 億噸之外,其余58 億噸已經進入廢棄或循環使用:49 億噸被填埋或遺棄,8 億噸被焚燒,僅 1 億噸被回收利用后仍處于使用狀態(3 億噸被回收利用后再次遺棄),從比例來看,其實絕大部分使用完后的塑料都被遺棄/填埋(84.5%)與焚燒(13.8%)了。若加上2016-2019 的產量及對 2020-2021 的產量估算,至今總產量已超過 100 億噸,其中遺棄與填埋的總量約 62 億噸。
根據海外研究,每年塑料廢棄物產生量中約 3%會進入海洋。2014 年一項研究測算表明在當時的地球表面水體中漂浮著約 5 萬億塊總重量達 25 萬噸的塑料碎片,從重量占比看大部分都是 200mm 直徑以上的大塊塑料,但按照數量計數則大部分為0.33~4.75mm 的微小個體。根據同期全球塑料廢棄量測算約 825 萬噸塑料進入海洋,與前述漂浮的 25 萬噸間的差距被學界稱為“消失的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