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藝術家Beeple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官網上以69,346,250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約為4.5億元),成為最貴NFT藝術品,同時該作品成為在世藝術家拍賣作品的第三高價。根據佳士得的統計數據顯示,此次拍賣共有來自11個國家的33位活躍競價者。競拍者的年齡分層中,58%來自千禧一代(1981-1996),33%來自于X時代(1965-1980),6%來自于Z時代(1997-2012),3%來自于嬰兒潮一代(1946-1964)。從地域來看,競爭者多為歐美發達國家,來自美洲的競價者高達55%,歐洲的競價者為27%,亞洲的競價者僅為18%。
從技術層面來看,NFT以智能合約的形式發行,一份智能合約可以發行一種或多種NFT資產,包括實體收藏品、活動門票等實物資產和圖像、音樂、游戲道具等虛擬資產。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NFT主流協議標準中,ERC721協議下一份合約只能發行一種NFT資產(如BAYC代幣),ERC1155協議支持一份合約發行任意種類的NFT資產(如交易平臺Opensea的代幣OpenStore)。一種NFT資產可映射多個NFT(如BAYC代幣共發行了一萬個),NFT智能合約記錄了每個NFT資產的token ID、資源存儲地址及它們的各項信息。NFT儲存于區塊鏈上,但受到成本影響,其映射的實物資產或數字資產一般不上鏈,而是儲存于其他中心化或非中心化的存儲系統中,如IPFS,并通過哈希值或URL映射上鏈。
使數字內容資產化。在現在的互聯網下,我們僅擁有數字內容的使用權,無法真正使數字內容成為我們的資產。NFT的出現拓寬了數字資產的邊界,數字資產不再只是指數字貨幣,任何一種獨特性資產都可以被鑄成NFT,無論是實體資產還是各式各樣的數字內容,如圖片、音視頻、游戲道具等,這提高了數字內容的可交易性(如游戲 Axie Infinity 中的一塊虛擬土地賣出了888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