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需求不斷提升,持續推進行業標準化迭代升級。自1998年起,我國開始對原有的公有制住房體系進行市場化改革,使得房地產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十年”也帶動了家裝行業的蓬勃發展,期間誕生了一批家裝企業。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其對居住環境和居住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促使家裝企業不斷變革,從行業集中度低、供應鏈冗長、流程不規范、施工周期長、口碑差的傳統家裝模式向產業鏈系統整合、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的新型家裝模式不斷迭代升級。
市場空間巨大,裝飾企業數逐年遞減,但行業集中度仍較低。住宅裝飾和裝修行業屬于建筑裝飾業下的細分子行業,主要作用在于美化居住環境和提高住宅功能性,在同一住宅生命周期內可發生多次裝修行為,使得家裝行業具備可持續性的特點,市場空間巨大。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建筑裝修行業企業數量為10.6萬,呈逐年遞減態勢,退出市場的企業以低資質小公司為主;但與此同時家裝企業集中度極低,龍頭企業營收均未過50億,市占率都低于1%。究其原因,家裝行業服務端從早期的施工隊、設計工作室,發展至裝修公司,期間產生了升級更迭但絕非完全替代。時至今日,傳統家裝企業數量多且較為分散,區域型特征明顯,缺乏統一的標準化施工流程,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
家裝流程冗長,區域型壟斷特征明顯,消費者體驗有待提升。家裝包含測量、設計、報價、選材、施工、驗收等多個環節,流程工期較長,涉及專業知識多,傳統家裝普遍存在工期不確定、價格不透明、施工工藝不過關等問題。與此同時,家裝行業還存在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調研結果表明,全國傳統家裝市場中區域型玩家滲透率高達60-70%;區域型裝企深耕本地市場多年帶來了一定市場優勢,以杭州市場為例,圣都、中博、銘品三家公司的市場占比達到40%。形成此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傳統家裝市場工程屬性重,建材和人工偏向就地取材,對本地公司依賴程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