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車以氫燃料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在氫燃料電池中,氫氣由電池陽極輸入,在催化劑(鉑)的作用下分解為電子和氫離子(質子)。其中質子通過質子交換膜到達負極,與陰極輸入的氧氣反應生成水;而電子則被質子交換膜阻隔,經由外電路流向陰極,產生電能為汽車供能。
我國最早于 2015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 2025》中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做出規劃,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繼續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發展。2016 年,《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首次提出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路線圖,到 2050 年完成加氫站網絡構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 1000萬輛。2019年,《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19)》進一步提出到 2050 年氫能源占比約 10%,氫能需求量接近 6000 萬噸,加氫站達到 1000 座以上的目標。2020 年 10 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在上海發布,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做出進一步規劃,2025 年規劃氫能源車保有量達到 10 萬輛,在 2030-2035 年期間實現氫燃料能源汽車保有量 100 萬輛。2020 年底國內氫能源車保有量僅7000 余輛,如果 2025 年能夠按規劃實現 10 萬的保有量,未來五年將有望實現十倍增長。
我國早在 2009 年就推出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助辦法,對燃料電池汽車給予 6 萬元-60 萬元不等的成本差價財政補貼。2011 年至 2014 年,我國陸續發布《車船稅法》及公告,對燃料電池汽車免征車船稅和車輛購置稅,并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且日加氫能力不少于 200 公斤的新建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進行每個站 400 萬元的獎勵。2020 年國家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以推動產業體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