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互聯網零售模式出現主要是履約方式變化及效率改善的結果。傳統經銷體系下,商品經過多級分銷商流通,資金、信息、商品等周轉周期較長,互聯網零售受益于線上數字化的發展,縮短了傳統履約環節,提升了全鏈條的流通效率,從最初興起的傳統電商(包括網點快遞及倉配模式),到近期社區團購(次日達)、即時零售(半小時達),零售模式創新底層是數據賦能下,履約(從3-5天縮短到半小時)、商品周轉(60天的存貨周轉期縮短至1-2天)、資金周轉(60天賬期縮短至1-2天)三位一體的效率提升。
不同品類商品在不同渠道的滲透程度實際上是線上、線下渠道特點(即得性、跨越性、可信性、高效性、體驗性)與產品特征(消費頻次、產品生命周期、品類豐富度、價格敏感、庫存壓力、品牌認知、產品標準化)的匹配程度。隨著線上新渠道可匹配更多維度的品類特征,零售的線上化率將進一步提升。
隨著社區團購逐步發展,SKU的豐富度不斷提升。我們認為傳統電商匹配了選購品的產品特點,推動了選購品的線上化,而社區團購最主要的機會將集中在高性價比的便利品領域。當下社區團購的產品范圍正由便利品(日用品、食品等)向選購品(家用電器、服裝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