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工業-N時代高效電池兵家必爭(23頁)

光伏邁向平價、低價時代,高轉換效率和低成本仍是追求方向。光伏發展的十余年來,隨著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系統成本已經累計下降 90%以上。系統成本的降低帶來度電成本的快速下降,已經低于部分海外國家和地區發電側平價上網閾值,新興市場快速打開,成熟市場重回高增長。光伏轉換效率持續提升,行業技術仍處于快速革新狀態,行業競爭格局逐漸從規模競爭向優勢技術和規模效應相結合轉變。我們預計,十四五將迎來光伏黃金發展期,度電成本競爭力持續提升,也將帶領新能源從平價時代加速向低價時代過渡。

光伏學習曲線區域陡峭,技術進步加速成本下降。光伏累計裝機量每增加 1 倍,組件價格下降 23.5%,且在 2010 年后斜率更加陡峭。預計 2025 年組件價格達到 1.1 元/W,對應的成本約為 1 元/W。根據 CPIA 預測,到 2025 年國內組件成本降至 0.97 元/W,與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預測的區間相符。新增裝機規模的持續擴大依托于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同時度電成本競爭力持續提升又反哺新增裝機。

價格紅海化時代來臨,規模化降本轉向效率競爭。高效組件和電池產能擴張帶來價格的快速下行,單、多晶組件從 2012 年的 0.830$/W 和 0.780$/W 到 2019 年底的 0.245$/W 和0.212$/W。其中硅料、硅片成本相對穩定,2019 年以來電池非硅成本快速下降。隨著高效技術進一步成熟,新進入者切入光伏行業后發優勢明顯,導致產能擴張速度過快帶來的產能過剩嚴重、競爭加劇,制造企業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是關鍵。效率提升對成本下降具有杠桿效應,按照 0.85 元/W的電池價格,系統成本 3.6元/W 的情況下,電池成本占比 23.6%;在電池效率提升的背景下,相當于成本 23.6%的電池撬動了其余成本的下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