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光伏電池-N型接棒開啟電池新階段(30頁)

過去五年,PERC 代替 Al-BSF 成為目前主流電池技術。P 型電池技術主要經歷了Al-BSF(傳統鋁背場)到單面 PERC 再到雙面 PERC 技術的發展路線。根據 CPIA 數據,2015 年之前,鋁背場電池是主流的電池技術,市占率一度超過 90%,2015 年開始隨時PERC 電池技術的推廣,BSF 電池市占率開始下降并在 2020 年市占率降至 8.8%。PERC電池技術的推廣主要得益于單晶硅片的大規模推廣,設備國產化率快速提升等因素。根據CPIA數據,2020 年新建量產產線仍以 PERC 電池為主,PERC 電池市場占比達到 86.4%。

Al-BSF 改造為 PERC 產線并不復雜,但效率提升明顯。從產線改造角度看,鋁背場電池技術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清洗制絨、擴散制結、蝕刻、制備減反射膜、印刷電極、燒結及自動分選七道工序和關鍵設備,而 PERC 電池技術的生產工藝無需另開產線,只需在鋁背場基礎上,增加鈍化疊層和激光開槽這兩道工序即可完成,所需設備包括增加 PECVD和激光開槽設備,相關設備也均實現國產化。而從效率提升角度看,根據 CPIA 數據,截至 2020 年,PERC 電池平均轉換效率 22.8%,而傳統鋁背場的轉換效率則不足 20%,效率提升是加速 PERC 產能占比提升的核心因素之一。

PERC 技術產業化時間不長,電池效率提升速度較快。從 PERC 電池技術的發展到成為主流路線的時間并不長,核心原因在于電池技術快速發展推動行業的降本提效。從 1989年 PERC 電池技術的首次提出,到 2010 年進行背面/疊層鈍化改造推動大尺寸電池的產業化進程,產業界用了 10 年時間將其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發揮到了極致,成為目前全球電池的主流技術。隆基樂葉在2019年發布的PERC電池技術效率記錄為24.06%,目前PERC電池的量產效率已經突破 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