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免稅-政策東風起龍頭尤可期(66頁)

免稅行業是旅游行業的一個子行業,指各個國家和地區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定,向國際旅客或特定旅客銷售免稅商品的旅游零售服務業務。免稅店所銷售的免稅商品包括免征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的進口商品以及實行退(免)稅(增值稅、消費稅)進入免稅店銷售的國產商品。

國際上免稅市場的銷售模式主要分為免稅(Duty Free)和退稅(Tax Free)兩類,相比免稅我國離境退稅市場規模目前較小。離境退稅是指境外旅客在離境口岸離境時,對其在退稅商店購買的退稅物品退還增值稅的政策。與免稅購物相比,離境退稅政策主要為推動我國特色商品的出口而設定,其服務對象主要針對離境的境外人士和港澳臺同胞,退還的稅種為增值稅,且旅客在購買商品時所支付的價格為含稅價格,退稅需要至退稅機構單獨辦理(目前部分城市開展“即買即退”業務試點)。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截至 2021Q1,實施離境退稅政策的地區共有 27 個。目前我國離境退稅規模相比免稅市場規模而言較小,根據海關數據,2018 年北京海關共辦理離境退稅海關現場核驗業務 4552 票,涉及退稅商品銷售額 1.75 億元,退稅金額僅為 0.19 億元;2019 年三亞海關監管離境退稅 339 票,退稅商品金額僅 108.6 萬元。

機場和市內免稅店是免稅商品主要銷售渠道,2020 年疫情期間離島免稅表現亮眼。根據 Generation Research 統計數據,2019 年在全球免稅零售渠道中,機場渠道銷售規模占比達到 50.9%,其次是市內和離島渠道,占比為 43.6%。我國免稅渠道主要以機場免稅和離島免稅為主,根據中國報告網數據,2018 年我國免稅行業銷售額達到 395 億元,其中,機場、口岸與機上免稅銷售規模為 294 億元,占比 74.4%,離島免稅銷售規模達為 101 億元,占比 25.6%,市內免稅占比不足 1%。考慮到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我國多數機場免稅店閉店,而離島免稅受益于消費回流+國家政策支持,成為國內主要免稅渠道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