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計算機-裝配式建筑5G等帶來新變化(31頁)

傳統建筑工程項目可大致分為投資決策、工程設計、采購與施工、交付使用四個階段,其中第一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主要參與方為投資方、政府單位等,第二、三環節則為主要的生產階段,參與方包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材料企業、監理企業等。分項目類型來看,傳統的房建、基建等項目的施工方多以央企或地方國企為主,企業內部大多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項目模式既可采用分包,也可采用 EPC 總包模式,而園林、裝修等項目的施工方則以民營企業為主,下游客戶多為地產公司或者政府單位。整體來看,傳統建筑工程項目涉及環節較多,上下游訴求不一,項目變更頻繁,人員依賴度較高,導致利潤率普遍較低,工程建設企業凈利率多在 5%左右。

建筑設計環節軟件眾多。在我國,建筑設計通常由各地的建筑設計院或者公司的研究設計部來完成。建筑設計流程可大致分為概念設計、方案深化、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等眾多環節。不同的環節對于設計的精準程度與呈現效果要求不同,例如概念設計階段注重整體設計的直觀展現、施工圖則精度要求高,涉及的信息量巨大。設計環節用到的建筑設計軟件由于功能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初步設計、輔助表達、深化設計、渲染等類。初步設計類以 sketchup、rhino 為代表,輔助表達則主要是 Adobe 三件套(PS,AI,ID);深化設計主要是 autoCAD 和 revit 等;實現渲染功能則以 V-RAY 為代表。

工程造價軟件分為算量和計價軟件。工程造價可簡單分為算量和計價兩個環節,工程量計算環節占全部工作量的 90%,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工程量計算幾乎全依賴手工,效率較低。隨著計算機使用的普及尤其是 CAD 軟件技術的成熟、工程設計標準統一等,工程量計算逐步實現電算化。工程造價軟件主要包括算量軟件(建筑工程算量、安裝工程算量)與計價軟件。實際造價工作中,可將施工圖導入算量軟件,算量完成后將數據套入工程計價軟件相應定額再經過調整則可生成完成的預算書或清單用于投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