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通過 Gas 費機制防止惡意合約(如無限循環)的影響,限制單個區塊的容量大小,并且激勵參與者提高網絡的使用效率。Gas 費機制就是對用戶在鏈上的操作進行收費,費用根據規則按操作類型和復雜度計算。這些費用支付給維護網絡并運行合約計算的礦工群體,挖到區塊的礦工獲得區塊內交易的總 Gas 費。Gas 費由操作類型和復雜度決定,讀寫鏈上信息和調用外部合約會比執行普通代碼更貴。宏觀上看,以太坊本意通過 Gas機制動態調整了資源供需,防止惡意占用鏈上資源的情況。
區塊鏈擴容路線關注如何在保證安全性的條件下實現更高的運算能力,Layer1 擴容或許更能從本質上改變網絡擁堵,例如 ETH2.0 采用的分片擴容。但 Layer1 擴容最大的弊端在于共識成本高,簡單的提高區塊容量會導致系統更加中心化,存在硬分叉的風險(如BCH 從 BTC 分叉)。而 Layer2 擴容是一種更輕型、能夠快速實現的擴容方式,它可以承接主鏈已有的生態應用,并且所需資源成本比主鏈擴容要少得多,這也是 Layer 2 賽道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縱觀 Layer 2 擴容的發展,側鏈擴容和狀態通道擴容的思想要比以太坊網絡的出現還要早,早在比特幣時期被提出,側鏈擴容的核心就是用另一條獨立的區塊鏈來承接目前交易,從而增大計算效率降低手續費。狀態通道在 2014 年左右被提出,它的核心是通過哈希鎖定并在鏈下進行一系列交易,只把交易結果上鏈,尤其適合解決小額高頻支付的手續費過高的痛點。在 2017 年左右 Plasma 的擴容路線被提出,為了解決側鏈擴容中的側鏈安全性對資產的威脅,Plasma 的設計原則就是在子鏈出故障的情況下也能保證用戶能提出自己的資產。Rollup 的概念則是在 2018 年被提出,將交易信息高度壓縮打包上鏈,即使鏈下數據完全不可用,也能提出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