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氣設備-儲能全面加速助力碳中和(26頁)

新能源發電存在間歇性,可調節力度小。電作為即發即用能源,新能源發電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均存在間歇性發電特性。風電出力隨風速和風向的變化而變化,且存在季節性特征,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出力不同;光伏出力受天氣影響,在日內也存在明顯變化,同時氣溫的波動對光伏出力也有影響,一般春季和冬季的白天中午時分出力最大。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強,不可預測性強。當新能源大量并入電網時,會增加電網的波動,當新能源實現高比例接入時,電網安全性或將受到沖擊。

短期來看,整體新能源發電量占比較低,總體沖擊較小。從當前發電量數據來看,根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2021 年 Q1 全國風電發電量 172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3%;光伏發電量 68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30.3%。風電、光伏累計發電量 2415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44.0%,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為 12.7%,同比提升 1.9 個百分點。當前占比較小,對電網整體沖擊不大。

但部分地區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滲透率已超過 20%,區域性新能源波動可能會對當地電網造成沖擊。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9 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19 年,全國 9 省(區)占比超過 15%,其中寧夏、西藏、黑龍江、青海和吉林超過 18%。從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的數據來看,截止 2021 年 3 月底,甘肅、吉林、黑龍江、青海和內蒙古的風電發電量占比均已突破 15%;青海、西藏光伏發電量占比突破 20%。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滲透率較高,后續若繼續發展,對電網或有沖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