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打開消費電子行業后續成長空間。智能穿戴即可穿戴設備,手機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智能可穿戴設備為智能終端產業增添了動力。2020 年第 3 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達 1.25 億臺,較 2018 年同期增長 35.1%。目前全球智能穿戴板塊中智能手表+耳戴式產品+智能手環占比超90%,占比最高的是耳戴式,市占率為 55.67%。智能穿戴領域玩家主要仍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巨頭。
智能穿戴市場最早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 2008 年,Fitbit 推出首款健身設備,可穿戴產品開始進入普通大眾的視野和生活。2014 年智能穿戴進入 “爆發年”,各大電子知名終端和互聯網公司相繼進入智能穿戴領域。2014 年 Google 發布 AndroidWear 和云健康管理平臺 Google Fit,Apple 發布 Health Kit 平臺,公布iWatch,正式推出第三方應用開發平臺 WatchKit;微軟發布 Microsoft Health 和Microsoft Hand;三星發布健康監控手環 Galaxy Gear fit 及預裝 Tizen OS 的智能手表。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小米發布 79 元低價親民手環,銷量迅速超過 100 萬,直至 2019 年小米仍在印度手環市場保持 40%+的市場份額。
手環是是穿戴板塊熱潮的首個大單品。2011 年 Jawbone 公司率先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環 Jawbone UP 健身手環。該手環可追蹤睡眠、運動、飲食狀況,并與智能手機的相關應用進行關聯,售價為 130 美元,但由于產品本身缺陷匆匆下架。2013 年,Fibit 也嘗試發布了相似功能的智能手環 Fibit Flex,但很快就迎來了一大波的退貨危機,未能進一步大規模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