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纖維是被廣泛應用的工業原材料。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以葉蠟石、石英砂、石灰石等天然無機非金屬礦石為原料,按一定的配方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等數道工藝制作而成。玻璃纖維具有質輕、強度高、耐高溫、耐腐蝕、隔熱、吸音、電絕緣性能好等優異性能,通常將其二次加工后,作為增強材料,并以復合材料的形式應用于各個行業。玻纖行業屬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球范圍內仍屬于朝陽產業。
產能新建的資金壁壘:玻纖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玻纖制品及其規模化生產需要在固定資產上有較高投入,主要體現為池窯、廠區的建設與拉絲機、鉑銠合金等設備需要較大投入,以粗紗為例,每萬噸玻璃纖維產能需要投資 1 – 1.5 億元左右。在進入智能制造生產階段后,玻纖單位投資額未見下降。對于玻纖行業里的中小企業而言,資金壁壘較高。
技術路線的資金壁壘:玻璃纖維的生產技術可分為三種: (1)陶土坩堝法是最原始的工藝方法,其原料主要為廢碎玻璃,需要 玻璃球二次加熱熔化,該工藝方法能耗高,產品品質差,成型工藝不穩定, 勞動生產率低,目前國家已明令淘汰。(2)代鉑爐法(鉑金坩堝法)是傳統的陳舊工藝方法,其原料為玻璃球。由于生產玻纖的過程中原料需先融化生產玻璃球,再二次融化進行拉絲,因而能耗高而被工業發達國家棄用,但是其產品方案調節靈活、投資小、技術要求不高,較適用于中小企業,我國目前代鉑爐工藝的玻纖也僅占 20%左右。(3)池窯拉絲法是目前最先進的工藝方法,把葉臘石等各種原料粉磨均化在高溫窯爐中熔化制成玻璃熔液,直接經過通路送至專用的漏板,在高速運轉拉絲機牽引下拉制成玻纖原絲,經涂覆浸潤劑等深加工后,加捻、整經即可織成各種結構和性能的玻纖布,該生產工藝排污少,鉑銠合金占用量少,能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