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情況嚴峻,人均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截至 2019 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077.7 立方米/人,略高于中度缺水線(2000 立方米/人)。從各省(市、區)的分布來看,11 個省(市、區)的人均水資源量在重度缺水線以下,2 個位于重度缺水區間,7 個位于中度缺水區間,2 個位于輕度缺水區間。由此可見,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較為嚴峻,經濟發達省份大都屬于缺水區域,呈現區域分布不均的形勢。
水質逐年改善,污染治理問題仍不可忽視。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 年,全國地表水 I-III 類水質斷面占比為 74.9%,相較于 2018 年提升 3.9 個百分點,劣 V 類水質斷面占比為 3.4%,相較于 2018 年下降 3.3 個百分點;全國七大流域中 I-III類水質斷面占比為 79.1%,相較于 2018 年提升 4.8 個百分點,劣 V 類水質斷面占比為 3.0%,相較于 2018 年下降 3.9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地表水、流域水體水質逐年改善,污水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 V 類和劣 V 類水質占比不可忽視,污染問題仍較為突出。
再生水利用率較低,發展空間大。根據住建部《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19 年我國再生水利用量為 126.17 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為 19.21%,再生水生產能力為 5025.2 萬立方米/日,產能利用率為 68.79%。從區域來看,北京、山東、廣東、內蒙古、云南、河北六個省(市、區)再生水利用率超過 30%,13 個省(市、區)再生水利用率低于 10%。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出,到 2020 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 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 30%以上。截至 2019 年,20 個缺水省(市、區)中仍有 12 個未達到目標利用率,未達標率達 60%。而與本次《指導意見》目標相比,20 個缺水省(市、區)僅有北京、內蒙古、山東、廣東達到目標利用率要求,達標率僅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