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年風雨兼程,我國成為全球頭號化纖強國。化纖全名化學纖維,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制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后處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被廣泛應用于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原材料區分,化纖可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人造纖維以木材、竹子、紙漿、廢棉紗等含有天然纖維素的材料為原料,經加聚或縮聚反應后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產品包括粘膠短纖、粘膠長絲和醋酸長絲;合成纖維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為原材料,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產品包括滌綸、錦綸、腈綸、氨綸等。
產業鏈中滌綸長絲較為弱勢,外遷問題無須擔憂。長絲作為化工纖維中最大的一支,與天然動植物纖維共同作為織布工業的原料。在當前,紡絲環節桐昆股份、新鳳鳴和恒逸石化三足鼎立,織布成衣環節申洲國際一家獨大,品牌商則是內外品牌商共存,零售則以單品牌門店模式的滔博引領。
2000~2015 年,我國 PTA 行業先后經歷了進口替代與產能過剩周期。2000 年底國內僅有 210 萬噸 PTA 產能,遠不能滿足高速增長的用量需求,2007 年以前進口依賴度高達 50%以上。PTA 價格長期保持高位,高利潤吸引外企、民企紛紛新建廠,2012 年后迎來投產高峰,然而 2013-2015 年表觀需求量逐步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整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進口產能在這期間逐步退出,2016 年后進口依賴度下降 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