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是一種基于微信群、小程序或平臺APP等流量渠道,圍繞社區生活場景開展生鮮/日用品零售的商業模式。如下圖所示,平臺利用團長的社區熟人資源進行獲客和服務,并采取線上預訂+門店自提的銷售模式,實現生鮮等品類的線上預售和集中配送。社區團購相較前置倉等生鮮到家模式而言,訂單式采購利于降低庫存損耗,集中配送+門店自提利好降低交付成本,從而助力實現盈利突圍。
社區團購緣何而起:尋求生鮮零售效率革命和盈利突圍。實際上,生鮮社區團購模式早在2015年便已出現,隨著移動支付、微商渠道的發展,彼時拼多多(拼團)和農特微商(“互聯網+農業”創業孵化平臺)已具備社區團購零售特征。此后隨著社區團購玩家的增加,資金的加碼和“百團大戰”的瘋狂促銷,社區團購越戰越火,但大量的燒錢、供應鏈體系的脆弱也使得行業在2019年逐步步入“洗牌期”。2020年疫情催化下,社區團購再獲市場關注,其盈利的可能性逐步被市場挖掘,并引得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分羹。
從需求端看,生鮮電商的發展順應了家庭小型化下生鮮消費小批量多批次的趨勢,同時滿足便利化的消費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我國1-2人戶家庭占比從2005年的35.22%增加至了2018年的45% ,而年輕家庭消費群體單次采購量普遍較低。此外,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培養了用戶的線上買菜習慣,消費者對于生鮮產品預包裝的接受度進一步提升,有望進一步提升生鮮電商滲透率。據《第三只眼看零售》的調查數據,疫情期間有超過1/3的消費者對生鮮預包裝的態度比以前更加積極了,其中41歲以上消費者的態度轉變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