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工業軟件報告-工業軟件,平臺為王(23頁)

5G 技術賦能工業信息化,智能制造技術基礎業已成熟。5G 作為新型通信技術,在容量方面能夠實現比 4G 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 1000 倍,在傳輸速率方面實現單用戶典型數據速率提升 10-100 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 10Gbps,并將端到端時延縮短 5 倍。同時,5G 在可聯網設備的數量方面同樣能夠增加 10-100 倍,并實現每比特能源消耗應降至千分之一,低功率電池續航時間增加 10 倍。5G 高速、低延時、大容量的特點能夠滿足制造業設備互聯低延時、高傳輸的需求,從而推動新型工業化升級,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2019 年 10 月 31日,工信部在 2019 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宣布 5G 商用正式啟動,同一天,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公布了 5G 商用套餐,標志著我國已在全球 5G 推廣中處于領先位臵。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拓展 5G 應用和發展工業互聯網被進一步提出。根據中國信通院相關數據,目前全國 5G 基站建設近 70 萬個,而其中應用于工業互聯網的 5G 基站已達 3.2 萬個,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善。

用人成本逐步攀升,“用工荒”現象頻頻出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人口規模由 2000年的 12.67 億人增長至 2019 年的 14.00 億人。盡管人口規模位列世界第一,但自 2015 年以來人口規模增長率出現明顯的下滑,2019 年增長率僅為 0.33%。從人口結構上看,我國65 歲以上老齡化人口比例持續提升,2019 年達到 12.57%,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近二十年私營企業和個體整體及制造業就業人員規模實現了持續增長,但制造業就業人員增速表現出明顯的減緩,2018 年增速僅為 2.02%。相比之下,我國近二十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整體及制造業平均工資均實現了持續增長。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2018 年達到 72088 元,增速達到 11.85%,超過整體平均水平。根據新華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近年來多次出現制造業招工困難問題。

疫情彰顯自動化生產意義,催化無人工廠加速落地。受制于疫情過程中人員接觸受限,復工復產受到重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在本次疫情中“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根據聯想集團介紹,聯想武漢工廠利用物聯網 IoT、大數據等技術,同時結合基地自主開發的“Ideas 信息平臺疫情管理系統”,精準預測生產要素,實現了順利復工。根據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智能制造在疫情期間網絡熱度較高,特別在相關部門出臺支持措施后明顯升溫。在國外,根據德勤相關調查,由于疫情的相關影響,截至 2020 年 8 月,接受調查的制造業企業中有 38%停止了對智能工廠的投資,并期望在未來 12 個月內恢復其智能制造投資。考慮到這一點,62%的制造業企業致力于采取主動行動,部分甚至正在加速采取行動。考慮到這些公司平均將其工廠投資的 36%用于智能制造投資,智能制造相關投資相比 2018 年統計或增長 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