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研究報告(66頁)

AI將接棒 “性能之爭”,成為市場增長的新驅動。悉數手機發展史,手機市場的階段性變化受到幾個因素影響,一是通訊網絡的代際發展,通訊的升級,直接導致了手機市場在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之間切換;二是手機產品的變化發展,這種發展有大哥大到功能機、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顛覆式變革,也有像素、屏幕優化等升級式發展。因此,手機行業在不同時期,市場增長點也星移斗轉,功能、性能、智能依次成為手機更新換代的主旨:2006年及以前,手機行業屬于功能推動,從一開始圍繞接打電話的單一功能,到承載拍照、聽音樂、上網等復合功能;2007年-2016年市場由性能推動,配置成為了商家逐鹿的方向;2017年以后,市場進入了智能驅動階段,人工智能開始推動手機產品的迭代,這一時期傳統性能提升瓶頸漸顯,硬件的升級需要依托軟件技術來優化與凸顯,而且在整體智能終端市場的培育下,用戶也希望手機更人性化,能看得懂我們、也能聽得懂我們。

人工智能手機=AI芯片+AI功能。人工智能手機(AI Phone)是新興起的概念,業界尚未完全統一認知。艾瑞認為人工智能手機廣義上是指搭載了滿足AI算力需求的移動端芯片、且加載了深度學習AI功能的智能手機。滿足AI算力需求的終端芯片是指:(1)芯片內置獨立的神經網絡計算單元;(2)通過CPU、GPU、DSP及其他通用計算單元聯動賦予芯片深度學習能力。本報告圍繞滿足上述標準的人工智能手機展開研究分析,描繪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現狀。

人工智能手機處于早期成長階段,正如“孩童”。人工智能手機與過去只加載了AI功能,但沒有AI芯片的手機不能割裂地看待,后者是人工智能手機的序曲。過去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已經通過智能語音語義等AI技術開始為手機賦能,為日后人工智能手機興起埋下了伏筆。2015年起,智能相冊分類、APP預加載等功能出現,背后的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AI技術開始廣泛地落地在手機場景上,由此進入了人工智能手機的預熱階段。2017年是人工智能手機元年,AI芯片相繼發布,基礎層算力成熟落地,頭部手機廠商推出AI旗艦機型,AI雙攝、NPU、人臉解鎖等相繼成為熱詞,帶動起人工智能手機的小高潮,市場已經萌芽。當下部分AI功能如AI雙攝/三攝已經成了主流手機的剛需,并經歷了一輪技術方案的迭代,人工智能手機正如“孩童”,處于早期成長階段,未來將在AI智慧上達到更高層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