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生產流程簡單,技術壁壘低。組件即太陽能板,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位于光伏產業鏈末端,上游為生產材料電池片,下游直面終端光伏電站。組件生產流程主要是將上游電池進行聯結,再用玻璃、膠膜、背板等輔材進行封裝。相較于上游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生產工藝流程簡單、技術門檻低,主要作為光伏產品銷售的渠道,兌現上游產能創造的利潤。
組件投資門檻低,產業鏈價值占比高。根據我們測算,2019年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單位產能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3.35億元、2.44億元、4.38億元、1.87億元/GW,組件在四個制造環節中的產能投資強度最低,單位產能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僅16.67%。但從產業鏈價值貢獻看,根據2020年9月底的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以166尺寸)可以計算得出,組件在四個制造環節的價值占比達到48.1%,顯著高于硅料(6.6%)、硅片(15.9%)和電池環節(29.3%),反映出組件環節具有更高的資產周轉率和資金使用效率。根據各環節產業鏈報價,2019年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制造環節毛利潤分配占比分別為9%、25%、24%、42%,組件環節體現出更高的投入資本回報率。
組件是光伏行業唯一具有消費屬性的環節,銷售費用率在產業鏈中處于最高水平。對光伏制造而言,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越靠下游,消費屬性越強,對企業銷售能力的要求越高。不同于B2B模式的上游企業,組件環節需要面對更多大型招標項目及分散的中小型非商用客戶,且客戶需求的定制化程度高,更強調售后質保,具有很強的消費屬性,渠道銷售的重要性更加明顯。2019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東方日升、隆基股份組件企業銷售費用率分別達到7.6%、5.7%、4.6%、4.0%,明顯高于保利協鑫(0.65%)、中環(0.85%)、通威(2.6%)等硅料、硅片廠商,也體現出組件環節對銷售及渠道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