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流量博弈中的電商成長路徑(31頁)

即時通信、視頻、游戲、新聞是流量的主要入口。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自 2018Q3 以來,即時通信始終是占據移動網民最長使用時間的 APP 類型,但是其占比正在逐季下降。與之相反,短視頻類 APP 的使用時長占比逐步攀升,于 2019Q1 超過在線視頻,2020Q2 超越即時通訊。即時通信和視頻類 APP 合計占比移動網民使用時間超過 50%。除此之外,另外兩個占據較高使用時間比例的 APP 類型分別為游戲以及綜合新聞。

電商承載了全域流量的出口作用。對比各大互聯網公司 2019 年營收規模來看,兩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與京東位列前兩名。綜合商城以不足 5%的用戶使用時間占比,創造了極高的行業整體營收規模,我們認為其背后展現清晰的用戶行為邏輯以及流量傳導路徑:流量從各種類型的移動 APP 端接入,通過廣告等形式的消費者教育后流入電商平臺,最終完成交易變現。在這一清晰的流量傳導路徑中,電商平臺承載了全域流量變現的重大作用。

變現的本質是產生商品交易,不同方式之間的區別在于商品的屬性。目前最為主流的互聯網流量變現的手段有四種:電商、廣告、游戲、增值服務。所有的變現手段歸根結底是產生商品交易,我們將其總結為“賣別人的商品”和“賣自己的商品”。游戲內的虛擬商品、增值服務包含的內容以及服務性質的商品是基于互聯網公司不同屬性而提供的屬于其自己生產的商品,大部分內容均為虛擬商品。廣告是將不同品牌、廠商、類目的商品通過更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提高消費意愿。電商是提供一個完整的平臺,最終促成線上的交易完成。以上不同的變現方式,商品的屬性存在差異,但是本質上均是通過交易商品實現變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