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基本結束,政務云成為實現電子政務的核心手段。中國的政務信息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三金工程”的基礎上,2002年我國重新規劃了電子政務建設工作的重點,初步確立了“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的基本框架。《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首次提出“云計算服務優先”模式,鼓勵政務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向云計算服務模式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臺遷移,拉開了中國政務云建設的序幕。
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是推動政務信息化不斷演進、優化的內在動因,政務信息化反過來促進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放管服”改革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當“社會是不是需要、人民是不是滿意”成為評價政府工作的標準,政府職能亦由以行政管理為先向平衡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過渡。
近年來云服務市場教育成果顯著,云計算被視為數字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2018年中國企業的云計算使用率達到58.6%,應用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比例為22.3%;中國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520.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612.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5.8%,產業內外部生態合作欣欣向榮。考慮到云計算與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相契合,政府正在積極發揮云服務在政務信息化建設中的價值。基礎云服務在產品功能、模式架構方面的演進,及與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進一步拉動以政務云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