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香港旅游零售-充分競爭下高盈利(25頁)

國際自貿港主要側重免關稅、貿易及金融自由化。全球來看,自由貿易區(自貿區)最早始于 1547 年意大利里南那港,從事轉口貿易,目前擴展至世界各地,一般是指一國或地區對外經濟活動中,在貨物監管、外匯管理和企業設立等領域,實行特殊經濟管理體制、政策的特定區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經濟區、對外貿易區等多種類型。目前全世界有 130 多個自由貿易港和 2000 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釜山等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區)。

國際自貿港下,零售購物征稅仍差異較大,并非必然免三稅。具體到旅游零售購物層面,雖然上述自貿港其區域內也存在一些免稅店,但各自貿港內部對個人商品流動的規定不一。以全球最知名的三大自貿港新加坡、迪拜、香港為例,如下表所示,新加坡僅機場免稅(關稅+增值稅或消費稅等),市內僅針對外國游客(不含持工作綠卡的人群)在滿足一定條件下退消費稅;迪拜亦是機場免稅(關稅+增值稅或消費稅等),市內針對外國游客有條件退稅;但香港則不僅機場免稅,市內對除煙酒以外的多數產品包括香化、精品等均免三稅,因此其免稅店實質稅收優惠力度也有較大差異,并非自貿港均可對個人購物全免稅,不可一概而論。

香港概述:自貿港+三稅全免的購物天堂。自 1841 年香港“進出口貨品均不必課稅”至今,香港作為國際知名的自由港發展已近 180 年,從單一的轉口貿易港逐步成長為集全球貿易、金融中心為一體的全要素自由港。其中,在旅游零售方面,與其他國際自貿港不同,香港對旅游零售購物的免稅程度極高,通關便捷,加之背靠大陸市場的龐大客源支撐以及特殊的體制,使其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免稅購物天堂。整體來看,香港零售市場具有突出的旅游零售特征,對分析無牌照限制下的免稅商運營及盈利情況具有良好借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