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產業對我國 GDP 增長貢獻率不斷攀升,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不斷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同樣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國產替代成為主要趨勢以實現該領域的新增長動力來源以實現該領域的可持續發展。2005-2018 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 GDP 的增長貢獻率從 2.62%增加至 7.58%,且從2010 年以來增速明顯。目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市場規模大,但在集成電路、核心信息設備等一些關鍵領域,與國外差距大,國內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受益于基礎設施、工程師紅利等方面具有優勢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植,我國整體的信息技術產業有望從中低端向高端進行延伸,關鍵領域的國產替代將成為趨勢。
保證我國產業安全,實現自主可控是重中之重,產業鏈的進口替代將成為趨勢。我國制造業與國外發展差距大,主要體現為在核心領域發展落后,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因此在國內需求旺盛、國產化率低的細分領域中進口替代的需求較為迫切。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部分高端制造產品的進口受限,進一步倒逼我國加速進口替代。不同于前沿新興技術的需求不確定和商業化落地速度慢,進口替代領域的需求確定,市場驗證速度快,投資風險較小,是高端制造行業投資的重要方向之一。
從投資階段上來看,具有一定規模和階段性成果的成熟期企業的投資風險相對較小。不同于離市場近、產品爆發快的消費互聯網企業,高端制造企業通常研發時間長,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周期長。私募股權基金的存續期有限,一般為 7-8 年左右,考慮到退出需求,投資機構投資具有一定規模或者階段性成果的處于中后階段的高端制造企業,相對來說,退出周期會較短,退出風險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