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云計算,蓄力待發展。2010 年 11 月,華為正式發布全球云計算戰略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進軍云計算。2011年華為云成立,正式發布《云帆計劃 2012》,首次明確了華為云計算三大戰略:構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節能環保;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云計算遷移;開放合作,構筑共贏生態鏈。2015 年 7 月正式對外發布公有云,和德國電信(DeutscheTelekom)合作推出了一個包括 IaaS、PaaS、SaaS 和垂直解決方案的 OpenTelekom Cloud(OTC),由華為提供整套云的產品和方案,由德國電信來運營,這種模式在當時被稱作“合作伙伴公有云”,是華為在公有云方面的初次試水。
2016-2018 年,華為云三度戰略升級。2016 年華為云提出“全面云化”戰略,全面升級基礎網絡。全面云化的初衷是解決 2015 年華為提出的“ROADS”體驗,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在全面云化戰略下,華為向“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架構轉變,所有的網絡功能和業務應用都運行在云數據中心上。2017 年 3 月,華為宣布成立 Cloud BU,這是“全面云化”戰略基礎上的一次升級。2018 年,華為云發布 AI 戰略與全棧全場景 AI 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的華為 Ascend系列芯片以及基于華為 Ascend 系列芯片的產品和云服務;在年底對“ICT基礎設施業務”進行了組織架構的重組和優化,將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數據、計算、存儲、IoT 等與 IT 強相關的產業重組為“計算與云”產業群,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Cloud & AI 產品與服務”,這是三年里的第三次戰略升級。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云從入圍 Forrester 中國公有云平臺報告“強勁表現者”區間,到進入 Forrester 公有云領導者象限,用了不到 2 年時間。
2019 年至今,集結全部資源發力云端,技術突破助力飛躍發展。2019 年一季度,華為將 IoT、私有云團隊合入 Cloud BU,華為“CloudOnly”戰略進一步落地。幾年來不斷的動作,通過對資源和組織的整合,從芯片到數據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 IT 基礎設施到云服務、從邊緣計算到云計算,華為要做的就是把資源全部集結,發力云端。2019 年華為實現了技術突破,推出了業界最高性能 ARM-based 處理器鯤鵬 920、算力最強的 AI 處理器 Ascend 910,標志著華為已經完成全棧全場景 AI 解決方案的構建,也標志著華為 AI 戰略的執行進入新的階段。7 月正式發布“鯤鵬凌云伙伴計劃”,計劃首批投入 1 億元生態資金,幫助超過 100家伙伴完成基于鯤鵬云服務的開發、應用移植。2020 年 1 月,華為再度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Cloud & AI 升至第四大 BG,此次調整也意味著,Cloud & AI 成為繼運營商 BG、企業 BG、消費者 BG 外,華為的第四大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