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擁有的海底光纜份額較低,可能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一個瓶頸。根據,信通院《中國國際光纜互聯互通白皮書(2018)》,中國人均海纜帶寬資源是美國的 5%,日本的 10%,大幅低于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全球所處的地位。過去幾年,隨著騰訊,阿里,華為,字節跳動等我國互聯網、云計算企業海外用戶不斷提升,我們看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沿線國家之間數據流量出現大幅上升趨勢,未來海底光纜資源可能成為制約這些企業海外發展的瓶頸之一。
EPC 總包商是鋪設主體。負責項目實施,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最有優勢。集成產品包括海纜、水下設備和岸上設備。項目門檻視鋪設的海纜長度和施工難度而定,隨著海纜長度的提升,海纜工程難度也不斷提升,一般 500 公里以上系統需要中繼系統支持。而典型的總包商包括:諾基亞(阿朗)、NEC、SubCom、華為海洋等。2020 年,亨通光電通過收購華為海洋進入這個市場。
目前,中國海纜企業數量較少,中天科技是我國最早從事海纜業務的企業之一。2001 年公司成為首個通過海底光纜生產國家級鑒定的企業;2005 年率先開發出海底光電復合纜;2007 年自主研發國內首條 5,000 米以下越洋深海光纜和 8,000 米水深海纜接頭盒并通過工信部科技成果鑒定;2011 年成功突破國際市場,打造了國際海纜的成功案例,進入了全球最大集成商供應鏈,打破了國際海纜市場壁壘;2012 年 “十二五”863 計劃海洋技術方面“海底觀測網試驗系統”重大項目通過評審,“深海光電復合纜與濕插拔接口技術”課題也實現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