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折扣零售-抵御經濟周期關注特賣電商(41頁)

倒閉潮和關店潮重創北美零售業。受電商沖擊和自身發展缺乏創新的影響,線下實體門店普遍面臨著客流減少、銷售額下滑等困境,產品滯銷和庫存積壓帶來的現金流惡化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批企業和門店面臨倒閉。2017 年以來,全球最大玩具連鎖零售商反斗城、美國區域百貨龍頭邦頓百貨、百貨連鎖鼻祖西爾斯百貨接連申請破產保護。而據 Coresight 統計,2019 年 1-10 月美國零售業閉店數達 7,600 家,遠超 2008 年金融危機時的 6,163 家,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約 75%的門店為服裝/紡織品專賣店。對比線下慘淡經營狀況,美國服裝消費線上滲透率達 25%,預計 2023 年將繼續增長至 31%,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對傳統百貨企業造成沖擊。

供給端:零售商庫存積壓嚴重,尾貨市場規模較大。2008 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零售商的庫存水平不斷上升,2019 年 12 月達到 6,607 億美元;存貨銷售比為 1.43,存貨周轉率降低,容易造成商品積壓滯銷,零售商去庫存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從服裝產業來看,西方時尚產業引領全球,品牌梯隊豐富,催生了龐大的品牌折扣尾貨市場。

需求端:口紅經濟顯現,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口紅經濟是指美國經濟不景氣時口紅銷量上升的現象:經濟不景氣時期,購買口紅等廉價商品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心理慰藉,這種效應在服裝等可選消費中同樣適用。上世紀 80 年代起,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下滑,期間一度呈負增長狀態;2008 年次貸危機后,美國居民開始降杠桿,縮減超前消費。美國人均信用卡數量大幅下滑,雖然 2010 年起穩步回升,但人均持卡量仍不及危機前水平。由于消費能力下降,居民消費偏好從高端奢侈品轉向高性價比商品,“低價買正品名牌”的消費觀念逐漸成為主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