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療信息化專題-科技戰疫(43頁)

看現象:疫情引發需求激增,在線問診破百萬。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國。為減少人員流動、防止交叉感染,疫情期間借助互聯網進行在線問診的需求激增。阿里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等主要網絡問診平臺均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在線義診,為大量患者提供了服務。其中,阿里健康在除夕夜緊急推出針對湖北地區的義診服務,根據官微數據顯示,截至 2 月 14 日,在線問診日訪問量突破 70 萬,日問診量破 10 萬次。目前各大平臺累計問診已破百萬,有效的緩解了實體醫院的就診壓力。

政策端:2020 年 2 月互聯網醫療重磅政策發布,疫情防控中發揮優勢。2020 年 2 月,國務院連續發布兩則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學組織并有效開展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并做好監管工作。回顧政策歷程,早期僅允許醫療機構進行信息化的診療,逐步開放政策限制,到 2018 年《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服務。而最新推出的 2019 年 8 月的《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則是政策在價格層面的細化和對互聯網醫療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行業邊界的界定和監管細則落地,有助于推動互聯網醫療的健康發展,預測行業將處于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供需層:服務總量不足,醫保、老齡化帶動需求。醫療信息化,即醫療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通過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為各醫院之間以及醫院所屬各部門的之間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并滿足授權用戶的其他功能需求。我國的醫療信息化經歷了 3 個發展階段:HIS 階段、CIS 階段、數據整合階段,未來有望進入智能化。當前我國大多數醫院處于 CIS 階段,部分醫院已處于數據整合階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