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足、應用有限和價格高企三大問題的逐漸解決,正推動生物識別在國內快速興起!我們閱讀了30余篇國內、10余篇國外文獻,對當前主流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挖掘和梳理。指紋、人臉、虹膜、靜脈、聲紋和步態這六類技術各具優、劣勢,各有其應用場景。
商業級應用主導生物識別市場,新技術、場景正帶來新增量。政府及公共級應用初具規模,多個政策導向型市場正逐步啟動。在門禁和考勤中指紋識別已被廣泛應用,而人臉識別等其他技術也在加速滲透,市場仍處于加速上升期。生物識別正逐漸應用于更高安全要求場景下的銀行客戶身份核驗,在移動支付應用中的進一步落地將打開巨大的增量市場。多種生物識別技術在公安部門、社保身份認證、醫保支付等領域都陸續上線。
消費級應用體量尚小,需求的迅速擴展是本土廠商破局的最大推力。手機端指紋識別硬件呈現價跌量升的趨勢,NFC支付的相繼推出形成新的拉動力。手機端虹膜識別技術的算法還處于起步階段。智能指紋鎖具備作為智能家居入口優勢明顯,潛力巨大。
廣闊市場和多種盈利模式帶來巨大利潤空間。從傳統的硬件銷售、軟件開發,到云服務模式的解決方案提供,再到未來可能實現的大數據變現,生物識別盈利模式多樣。未來生物識別市場將有望維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突破250億美元,國內市場突破300億元。
國外生物識別市場涌現了一批富有活力的公司。我們梳理分析了AuthenTec、FPC、Viewdle、Face.com等公司的各自特點,也可以看到蘋果、谷歌、Facebook等巨頭都在相繼布局。